标题:【通辽手机台】微宣品牌《聆听》▏张铁男:西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0450644_92865_tlgbdst.html?source=1
微宣品牌《聆听》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重心要放在基层一线的要求,将基层理论宣讲作为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有效途径,中共通辽市委宣传部、通辽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微宣品牌栏目——《聆听》,开展全媒体、全网络的故事类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千家万户、百姓心里。通过借事说理,运用全媒体手段,实现一体策划、多元发布,提高理论传播的感染力、穿透力,打通理论宣传宣讲、社科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西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世界杯买球正规平台法学与历史学院张铁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两个打造是自治区在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2000年国家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里就包括了西辽河文明研究,西辽河文明研究是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丰富了人们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并就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达成了共识。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指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可见,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道,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

截止目前,通辽市已经能够通过田野调查认定的红山文化遗址就有300多处,此外,目前在通辽市已经发掘的两个重要遗址——哈民遗址和南宝力皋吐遗址都是属于早期文明的考古学材料。通辽具有悠久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目前已经发现的考古学文化,九千年的“小河西文化”、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七千年的“赵宝沟文化”、六千五百年到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五千年的“小河沿文化”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序列,对于万年文化根脉是一个坚实的考古学材料支撑,对于进入文明社会给出了中国答案。
通辽市位于西辽河文明核心区域,西辽河文明是一个区域文化单元,与中华文明共始终、同发展,参与了多民族共创中华的全过程。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西辽河文明研究是打造中华文化符号的宝贵资源。要把握时机,结合两个打造的契机,把西辽河文明文化符号立起来,这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是通辽市两个打造得天独厚的优势。